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特色专业

特色优势专业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 1989年,2007年开始招收高职生,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明显的职业化教学特色,已拥有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 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 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 2 门,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资源库1个,省级双语课程 1 门,通过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建设成果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起到很好的推广示范效应。现有国家财政部资助建设旅游实训中心、省财政支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丁香壹号)及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 4 个专业实训中心。在江西省高职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实力位于第一。

 

本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和突出特色,特别是过去3年的主要成果。

1、专业建设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均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

(1)构建旅游职业化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职业素质与技能培养的关联性进行归纳整合,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设置循序递进的三大学习领域,岗位基本学习领域、岗位核心学习领域、岗位拓展提升学习领域,对应相关课程。同时,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模块,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课程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初步建立的以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

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我院院内外实训基地体现“做中学”的实景实境实际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加了专业外语课程,每一专业群都有专业外语课,并增加了第二外语,提高学生核心竞争能力。

此外,拓宽专业职业素养训练,强化“以赛促练”,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大赛,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得到专业技术和素质提高;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培养学生专业自豪感,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任务导向生产性实训、项目任务引领各类比赛和社会服务,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迅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为学生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课程建设

拥有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模拟导游》1门,《中外民俗》、《酒店市场营销》2门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开放课程,获2016-2018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2016-2018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旅游管理资源库建设项目,院级精品课程已建成5门。通过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起到很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3)教材建设成果

校企联合开发,学校教师和行业兼职教授共同编写教材或讲义或实训教材,突出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适用于工学结合、“实境训教”。 

教材的建设主要围绕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展开。并将同步建设教学资源库,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向专业群和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辐射。

出版主编教材多本(《模拟导游》、《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地理》、《旅游客源国概况》),项目式校本教材多本。大部分岗位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教材均由本校教师参与主编。

(4)科研项目建设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过去3年里,积极响应国家旅游业“515战略”、《“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组织老师申报国家旅游局的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从2015年至2017年,我院有2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2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项目教师多来自旅游管理专业,展现出我专业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专业教师也将齐心协力,努力把专业建设再上一台阶。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积极开展研学旅游”的思想,紧抓江西省全力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与南昌市大力推进“旅游大市”的历史契机,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驱动力,深入挖掘和提升学院既有的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突出江西旅游与商贸资源元素,以赣文化传播为主线,打造具有江西职教特色的教育旅游示范区。以研学体验为旅游核心产品,以传统文化传承体验、手工技艺体验、休闲运动娱乐、汽车培训体验等为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文博旅游与休闲旅游,弘扬学院核心价值观,努力将景区建成江西省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旅游职教培训中心、旅游产业博览中心、旅游职教科研中心。

(5)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近两年来,学校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于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并且改进教学的效果,除依托现有网络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感知、协同、控制等信息化前沿技术,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外,更着力于充分利用教学、科研的先发优势,从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出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校影响力,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并通过校企合作管理、实习就业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培养方案管理、开课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试报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对校园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旅行社实际使用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满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前预习,方便教师教学。

(6)师资建设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全面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

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了“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学缘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总数1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4人,讲师6人,助讲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4人;2名高级导游,7名中级导游,双师比率达100%;聘有外籍专家、兼职教授、客座教授8名,团队中多名老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在南昌市的多家旅行社担任专(兼)职导游,拥有非常丰富的教学和导游带团实践经验,外籍专家、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对我们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较强的实施能力、指导能力。

 近几年,旅游管理先后选送了多名教师参加国内培训、考察,选派了7名教师到本科院校进修或攻读硕士学位,13名教师都到过企业挂职锻炼,多名老师一直担任江西省全国导游人员考试面试考官和导游培训教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近5年共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课题多个项目。

(7)实训条件建设

1)旅游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各实训室建设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建成了旅游实训中心和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丁香壹号)等2个专业实训中心,形成“仿真+全真”的实训氛围。

旅游实训中心由国家财政部资助建设,有“江西风景独好”展厅导游实训室、导游信息管理系统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茶艺室等组成,设备价值约300余万元。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丁香壹号)由18间客房、餐厅、酒吧、前台等组成,已建成为集生产、教学、实践、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探索研学校园景区项目,精心打造的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

我专业积极打造校园3A景区建设,探索研学校园景区项目,精心打造的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示范区按照“抓内涵,凝特色,树品牌”总体要求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建设,以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为依托、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为途径、赣文化传播为主线、旅游教育为主体、校企共管为主力,融“游、学、培、研、产”于一体,充分发挥中小学研学体验、江西旅游文化博览、地方居民休闲娱性、职教培训研究、旅游产品研发生产等功能作用。

示范区围绕“赣鄱剪影,游学圣地”主题形象和“一馆、两区、三点、四基地”空间布局快速推进,依据“基地是展馆”、“节庆是活动”、“课程是产品”的理念开发产品。目前展馆有“风景独好”展厅、艺术展厅、游客服务中心、非遗大师工作室等;产品有健康之家、“救”在这里、心能素质拓展、美食美时、你是我的“宝”、汽车生活体验等。我们将实行教育与旅游、旅游与文化、美食与休闲、运动与健康、校园与周边、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宜学宜游的高品质教育旅游景区,为江西旅游教育创出一条特色之路。

(8)校企合作与就业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拥有关系稳定的16余家开展各类形式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详见表1),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培训进修的需要。旅游学院在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办法,并配备专职人员对实训基地实施管理;企业也制定了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配合学校实施管理,并按学校要求配备了合格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校外实训的效果,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工作能力,有效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选择国内著名旅行社和酒店餐饮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形成专业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一体化的合作,开拓企业实习基地。

2)社会服务

按照“培养复合型创新类人才”的有关内涵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宗旨,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多年来注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着力开展包括“校企合作型”、“校政协作型”、“社会服务型”和“全面参与型”等在内的实践类型。通过努力,已建成的实践平台在锻炼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校内师生认知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又提升了“旅商”品牌的认同度,实现了校企双赢、校政双赢。

①校校合作

依托旅游管理专业较强的师资力量,我们与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资溪县职业中学、彭泽县职业学校等单位开展师资培训、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训人员100余人次;依托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接待不少于30批次的大学、高职、中职院校的参观学习,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校合作。

②校企合作

致力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多赢。依托学院培训中心及我专业的师资团队,近几年累计为南昌市多家旅行社、多家导游服务中心、赣粤高速、建行江西分行等10余家单位培训员工500余人次。

③政校合作

密切与政府旅游部门、人保部门、教育部门的合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强化自身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重在实际、实用和技能提高,探索政校合作的新途径,创新培训形式,规范工作规范和流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目前,每年协助省教育厅承担江西省中、高职导游技能竞赛的筹备、组织、实施工作;每学期举办江西省中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师资培训班,累计培训师资200余人次。

(9)努力探索国际办学合作项目

  2018年,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致力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学院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进展一切顺利,瞄准国际标准,注重国际接轨,积极探索国际视野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10)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作为培养旅游从业主力军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努力发现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将课堂教学资源与成果转化为旅游行业发展的生产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基础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即能敏锐地发现市场机遇,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快速开展相关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开拓研学校园景区项目,精心打造《研学旅游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和内容。

(11)学生获奖

1)获奖情况

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颇丰。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二等奖 1 个;西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1 个;三等奖 2 个。

2016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导游技能大赛一等奖 3 个、二等奖 2个;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2 个;总台问讯及中式铺床一等奖 4 个、二等奖 1 个;西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1 个;三等奖 2 个。

2017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1 个;西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 1个、二等奖 1 个。

2018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导游服务项目一等奖2个。

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导游服务项目三等奖2个。

2)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质量好,促使“进口旺,出口畅”。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求比超过1:5,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

(12)社会服务

我专业联合我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校企协同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在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邀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构建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激励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创新创业型旅游管理人才;打破壁垒,校企携手共建创新创业平台等。

(三)本专业的社会评价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高,获得社会认可。学生获奖数量多,获奖层次高,学生屡次获得江西省导游大赛、餐饮大赛、客房服务大赛一等奖,全国导游大赛二等奖,全国中餐宴会设计一等奖等。

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声望越来越高,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在办学过程中,毕业生分布各行各业,形成了一批知名的校友,他们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扩大了“旅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显示了本专业的办学声誉与实力,江西日报、中国江西网等媒体,对我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中就是要如何体现“专”与“通”的结合;二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强调应用型和复合型,反映在人才培养中就是要实现专业基础理论的综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确定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流程

1、建设基本思路

(1)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旅游精英。

(2)深度校企合作,共享行业资源。

(3)系统整体推进,重点有效突破。

(4)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旅游经济。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我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根据旅游管理岗位对本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培养旅游管理职业岗位的“服务作业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熟练的服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主线,以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的主要基本内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确定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结构;建立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教学改革、工学结合等方面对专业群内各专业发挥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业务技能和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建设能够有效实施工、学交融模式,体现校企联合培养的职业教学特色;建立完善的适合特色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完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总体目标

根据我院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为旅游企业培养从事景区、导游、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一线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员,以适应江西区域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适应旅游行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全省领先的特色示范性专业,成为全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具体目标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长期、深入、有效的开展。加强与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企业的深度联合,完善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人员互聘等管理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现校企多方位、全程式合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形成行业、企业、学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新局面。建立完善的由用人单位、学校、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引入旅游企业江西文博控股集团,致力于健康疗养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江西地方经济与产业的发展

(2)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深层次合作,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实施现行“行业引导、情景模拟、四位一体、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期内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室。

(3)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课程建设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训对接技能,以核心知识及技能培养为重点,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推行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模式改革,强化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呼应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风潮。

(4)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双师型”教学培养和挂职锻炼计划,达到90%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和“双师能力”。

②梯队建设:各专业课程方向加强“老中青”年龄结构和“初中高”技术结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实训、社会服务专业教学团队。

③采取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名师工程建设。通过挂职锻炼、定期到国内外院校进修或讲学、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提升本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江西康辉国际旅行社、南昌铁路国际旅行社、江西洪城新时代导游管理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从中聘请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在规划期内,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熟知旅行社、景区、酒店职业教育教学的专兼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企业兼职教师比达30%。

2)建设内容

①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聘请

专业带头人应熟知旅游业前沿动态,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有双师资质及专业运行的领导能力,进行相关专业管理及教学能力等方面1-3月的研修,到企业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顶岗实践,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同时聘请1名在职的国际旅行社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作为专业带头人,共同参与本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岗位技能标准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②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聘请

骨干教师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有在企业业务岗位任、兼职的经历,能胜任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学工作,在旅行社教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本专业现有骨干教师3名,结合本专业师资实际情况,再挑选2名具有良好基础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国内外研修、专业交流、企业挂职、学位提升等方式,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聘请2名有国际旅行社企业工作经验的、能有效地组织本专业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等工作的旅行社专业人士作为骨干教师建设的内容。

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规划期内,每年安排2名专业教师深入旅行社合作基地企业进行业务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课题研究;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能力培训,获职业资格,并对参加职业能力培训的教师,给予经费资助,使本专业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拥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④兼职教师的聘请和管理

专本业现有企业兼职教师5名,在现有基础上增聘5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行社企业职业经理人和服务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至2018年,使企业兼职教师总数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在旅游行业从事过培训工作并担任相关课程教学,能指导课程建设,胜任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学工作或实训指导工作。对优秀企业兼职教师给予教学能力提升、承担科研课题等方面的经费资助。

(5)实训条件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建设模拟导游实训室和旅行社实务操作室,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完善以导游服务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模拟导游实训室,主要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训需要,并可向其它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提供导游资格的技能鉴定服务。新建旅行社实务操作室,拥有与行业对接的旅行社门市、策划、票务销售、内部管理等工作相关的软硬件等专业设备。建设期内,建设10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创建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旅游管理专业正积极打造校园3A景区建设,探索研学校园景区项目,精心打造的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拟建设智慧旅游教学示范中心。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让专业教师走出课堂,为旅游企业、行业人员培训,为江西地区的旅游兄弟学校、旅游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同时,将学校作为旅游培训基地和旅游研发基地,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国内资源,积极开拓行业内外市场,扩大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的规模,提升学校和专业品牌。

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参与行业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服务和社区教育。确保社会服务有项目、有经费、有成果、有品牌。